六十四卦之坎为水

坎为水

坎为水,上下都为坎,坎为水、为高坎、为低陷、为险阻。又称 习坎 ,习是重。

习坎,有孚。维心亨。行有尚。
彖曰:习坎,重险也。水流而不盈,行险而不失其信。维心亨,乃以刚中也。行有尚,往有功也。天险,不可升也;地险,山川丘陵也。王公设险以守其国。险之时用大矣哉!
象曰: 水洊至,习坎。君子以常德行,习教事。
  • 习坎,重险也 : 坎卦为上下坎卦重合而成,故称习,习为重。
  • 水流而不盈,行险而不失其信 : 坎为水,为低洼之地、低陷之地,水流入低地而不满盈,有流动之象、不满盈之象。坎为险、为水,有流动的特性,故曰 “行险”,有孚为信。
  • 维心亨,乃以刚中也。行有尚,往有功也 : 坎卦刚爻居中,有中实之象,内心刚健笃实,故亨。
  • 天险,不可升也;低险,山川丘陵也。王公设险以守其国 : 天险可指天道规律不可抗拒,地险指大地丘陵等自然之险,君子要从天险地险中学习,从而利有其险以守其国。
  • 水洊至,习坎 : 洊,接续而来、连续不断。坎水相接,即为习坎。

处习坎之时,艰难危险,重险重陷;事多困阻,谨慎行事。要内心笃实,才能亨。

初六

习坎,入于坎窞。凶。
象曰:习坎入坎,失道凶也
  • 习坎,入于坎窞 : 窞,深穴、深坑、井底最深处,比坎更险之地。习坎,重坎、反复进入陷阱、险境。坎窞,最险、最危险处。习坎卦本就象征多重凶险、危机,如今更入险窞,险中加险。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习坎者,险之积也;入坎窞者,深陷也。

  • 程颐

    险而不能出,失道也,故凶。

  • 朱熹

    重险之中,而又陷其深处,自凶无可逃。

九二

坎有险,求小得。
象曰:求小得,未出中。
  • 坎有险,求小得 : 在险中,未脱离风险,主动谋求小事可得,大事不行。阳刚居中,虽仍在险中,但可凭刚健居中之德,谋取小成,但谨慎太过谋大 。

古人注解

  • 小者可得,大不可求。

  • 王弼

    险不可犯,故求小得,不敢大也。

  • 程颐

    在险之中,以中正而求小利可也。

  • 朱熹

    不能出险,但可求小利,以守其中。

六三

来之坎坎,险且枕。入于坎窞,勿用。
象曰:来之坎坎,终无功也。
  • 来之坎坎,险且枕 : 来,下来。之,去、往上。坎坎,六三处于上下两坎卦交接之处,前后皆险,进退皆险、险上加险。险且枕,枕,靠近、临近,就像枕靠在危险上。

古人注解

  • 双险之中,动必凶,故勿用。

  • 王弼

    险入其深,不可为也,故勿用。

  • 程颐

    险且枕,危至极矣,故无所可用。

  • 朱熹

    既入窞中,虽用亦无功。

六四

樽酒簋贰,用缶。纳约自牖,终无咎。
象曰:樽酒簋贰,刚柔际也。
  • 樽酒簋(guǐ)贰,用缶 : 樽,盛酒得杯子、酒器。簋,盛黍稷谷物之祭器。贰,二、双份、配。缶,陶器、粗陶瓦罐,象征粗简之器,比青铜礼器档次低。一樽酒,两份谷物装入陶瓷罐,为最简单得祭品(礼)。
  • 纳约自牖(yǒu) : 纳,接受、采纳。约,约束、约定、限制。牖,窗户。牖下之祭,属于非正祭得一种(通常是未出嫁的贵族女子举行),祭之地离窗户较近,称为牖下之祭。

祭器简朴,贡品不多,又是牖下之祭,都是说明祭祀的规格不高,以简约为主。

六四已出下卦坎,进入上卦,阴居阴位,位正,上承九五,处刚柔交接之处,此时要以柔、以小、以简谋生。

古人注解

  • 危而将出,宜小礼而不宜大事。

  • 王弼

    以柔出险,故用缶纳约,乃终无咎。

  • 程颐

    不可以力胜,唯以谦约自守,故得无咎。

  • 朱熹

    约而不敢大,故能济险。

九五

坎不盈,祗(zhī)即平,无咎。
象曰:坎不盈,中未大也。
  • 坎不盈,祗(zhī)即平 : 祗,谨慎守礼、恭敬、不放纵。坎不盈,险不满盈,未溢出之象,象征陷险仍在,但已可控制。通过审慎行事,让局面回归平稳。

古人注解

  • 守其中道,故能无咎。

  • 王弼

    坎之不盈,以中制也。

  • 程颐

    以中正之德,故险不溢而平。

  • 朱熹

    九五处险之中,不盈则平。

上六

系用徽纆,置于丛棘,三岁不得,凶。
象曰: 上六失道,凶三岁也。
  • 系用徽纆,置于丛棘 : 系,栓、束缚、捆绑。徽,细绳。纆,粗绳、大绳。丛棘,荆棘丛、带刺灌木,也可指牢狱(古时牢墙四周插棘,防止逃越)。被重重束缚,置入险境、困境,长期不得脱困。

上六阴柔处习坎之极,险而难返

古人注解

  • 失其中道,以致久困。

  • 王弼

    失道故困,困久故凶。

  • 程颐

    险极而不能出,故系纆丛棘,凶也。

  • 朱熹

    处险之极而失其道,久困而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