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四卦之地山谦

地山谦

谦,上(外)坤(土、地)下(内)艮(山、刚健),山在地下,山虽然高大,但处于地下,不露锋芒,象征着谦逊。谦卦是《周易》中少有的 全吉之卦 ,是六十四卦中最推崇的一卦,被称为 六十四卦中无不吉者,唯谦独亨

谦:亨,君子有终。
彖曰:谦,亨,天道下济而光明,地道卑而上行。天道亏盈而益谦,地道变盈而流谦,鬼神害盈而福谦,人道恶盈而好谦。谦尊而光,卑而不可踰,君子之终也。
象曰:地中有山,谦;君子以裒多益寡,称物平施。
  • 君子有终 : 君子以谦处世,能够善终,不致中途败亡。
  • 天道下济而光明,地道卑而上行 : 天道不高高在上,而是向下施予(阳光普照、雨水滋润),更显显得光明普照。地道(大地山川)谦卑不张扬(大地承载万物、低处汇聚水流),更能孕育滋养万物,使万物向上生长。
  • 天道亏盈而益谦,地道变盈而流谦 : 天道会减损盈满(月满则亏、水满则溢),增益谦逊不足(新月渐盈、水向下流);地道会改变盈满,滋养谦逊之物。
  • 谦尊而光,卑而不可踰 : 踰,通逾,跨过、越过,可引申为超越、凌驾、突破某种界限或标准。谦逊的人即便身居高位(尊),也不会因谦逊而失威严,反而会因 “谦德” 让声望更光明;谦逊的人即便地位低微(卑),也不会因谦逊而被轻视,反而因 “守分寸、有底线”,让人不会小视。
  • 君子以裒(póu)多益寡,称物平施 : 裒,收取、聚合、聚集、收集。称,衡量、考量。平施,公平施予。将自身或环境中多余、充裕的部分(如资源、能力、机会等)收拢、整合,给予不足、匮乏的一方,核心是 针对寡的定向帮扶,强调 填补空缺、平衡差距。天道损有余以补不足。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谦者,不自盈也。盈则溢,谦则益,故能亨。

  • 程颐

    谦者,天下之极致也。天地鬼神人道,皆恶盈而好谦。君子以谦自处,无往不吉。

  • 朱熹

    谦,卦中六爻皆吉,无凶咎者,以谦而已。

初六

谦谦君子,用涉大川,吉。
象曰:谦谦君子,卑以自牧也。
  • 谦谦君子,卑以自牧也 : 谦谦表示谦逊到了极点,非常谦虚。卑,下、处低位。自牧,表示自我修养、自我约束和管理。

初六是 下卦艮卦(象征山、刚健)的最下位爻,柔顺处下,处于 谦卦 的起点,是 低位时的自我约束、修养(卑以自牧),凭此(谦谦的品德)可跨越重大困境(用涉大川)。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初六以阴居卑,谦之至也。处卑而能自谦,虽涉险难,终得吉。

  • 程颐

    谦以自牧,则虽在险难,必得其助,故吉。

  • 朱熹

    谦谦君子,言其谦之又谦也。处下而能谦,虽涉大川,亦吉。

六二

鸣谦,贞吉。  
象曰:鸣谦贞吉,中心得也。
  • 鸣谦贞吉,中心得也 : 鸣,鸣叫、发声、显露。中心,内心、本心。此处指 谦德的自然表达与外显。心中有谦,故言行显谦,内心真正认同并坚守谦德

六二为阴爻居阴位,又处下卦中位,属 得位得中,以中正之德而谦而不虚伪,真正合乎内心,所以吉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六二以阴居中,有谦德之实,故能鸣谦。

  • 程颐

    谦而中正,出于中心,非伪饰也。谦如此,吉。

  • 朱熹

    鸣谦,谦之著也。六二居下卦之中,谦之至也。

九三

劳谦君子,有终吉。
象曰:劳谦君子,万民服也。
  • 劳谦君子,万民服也 : 劳,勤劳、努力、付出、辛劳做事。

九三爻,阳爻居阳位,位置阳刚得当。劳而有功之象,阳爻在下卦之极,既有才力,又能谦逊,所以成劳谦之象。九三刚正有功,而能自谦,百姓悦服,故吉。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九三以阳居阳,有功劳之象;处下体之极,谦而不矜,故吉。

  • 程颐

    有功而能谦,斯为大德。谦能保终,吉之道也。

  • 朱熹

    劳谦者,劳而能谦也。九三有功而不伐,是以万民悦服。

六四

无不利,撝谦。
象曰:无不利,撝谦;不违则也。
  • 撝(wéi)谦 : 撝,持守、推行、发扬、主持。

六四阴爻居阴位,得其正,且处于上卦坤之初,紧邻六五(君位),六四本位柔顺,能守谦,是非常合适的位置。接近尊位,若骄矜则凶;但若“撝谦”,即始终持谦而行,则无不利。谦是天地人鬼所共喜的法则,不违背它,就不会有害。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六四以阴居阴,得位而不失谦,持谦而行,故无不利。

  • 程颐

    居尊位之侧,最当谦抑。能以谦自牧,不违谦之则,则事无不利。

  • 朱熹

    撝谦,持谦也。六四近君,尤宜谦抑,能守之,则无往不利。

  • 撝,持也。能持谦,不失谦道,故无所不利。

六五

不富,以其邻,利用侵伐,无不利。
象曰:利用侵伐,征不服也。
  • 不富,以其邻 : 富,富有、积累资源和财富。不富,非指不富有(物质匮乏),而是不过度积累占据资源,而是以谦逊为德,与邻(同伴或关联方、合作方)共享资源、凝聚力量。
  • 利用侵伐,征不服也 : 侵伐,战争、侵略,此处更多象征针对 不谦、不服 的对象采取正当行动,纠正错误或不正当的行为。

不富者,谦也。能以邻助,征伐不服,非为私也,故无不利。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六五以柔中居尊,不自富大,能任贤以伐不服,故无不利。

  • 程颐

    谦之至者,不恃己力而能用贤。虽伐人,非为己,乃征不服于道者,故无不利。

  • 朱熹

    不富,以其邻,谓不自恃富而能用人。利用侵伐,谓征不服正者也。

上九

鸣谦,利用行师,征邑国。
象曰:鸣谦,志未得也。可用行师,征邑国也。

鸣谦,谓谦德著闻也。然未能尽行其志,故利用行师以征不服之邑国。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上六处谦之极,谦之声闻(鸣谦),然志未得,故须用兵征伐,以成谦道。

  • 程颐

    谦之极而在上,虽著闻天下,然志未能尽得,必用兵以伐不服,斯乃谦之用也。

  • 朱熹

    鸣谦谓谦之闻也;利用行师,征邑国,谓征不顺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