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四卦之天火同人

天火同人

天火同人,上(外)卦为乾(天),下(内)卦为离(火),天在上,火在下,火性向上,与天相合,象征着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。同人,与人同道,同心同德、聚合同道,讲合作与共济。

同人:同人于野,亨。利涉大川,利君子贞。
彖曰:同人,柔得位得中,而应乎乾,曰同人。同人曰,同人于野,亨。利涉大川,乾行也。文明以健,中正而应,君子正也。唯君子为能通天下之志。
象曰:天与火,同人;君子以类族辨物。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同人者,谓同其道也。非徒同人,必以道同,乃可亨。

  • 程颐

    同人必以道合,不以利合。能公于天下,则亨。

  • 朱熹

    同人于野,言无私也。利涉大川,言刚健有为。惟君子能持正,以通天下之志。

初九

同人于门,无咎。
象曰:出门同人,又谁咎也。

出门同人,这里的 出门 象征着起点或初始阶段,门更象征 亲疏、内外、私域与公域得边界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初九阳刚得正,志在同人,但力有限,始同于门,然亦无咎。

  • 程颐

    同人之道,必广而公。初在卑位,未能大同,先同于门,亦已善矣。

  • 朱熹

    初九刚正,欲同于人,始于门户之内,无咎也。能出门同人,则无咎之至也。

六二

同人于宗,吝。
象曰:同人于宗,吝道也。
  • 同人于宗 : 宗,本宗、宗族、家族内部、表示有血缘或亲近关系的小群体、亲信、小圈子。这种行为是一种狭隘、保守的方式。虽然有一定的亲和力,但过于局限,缺乏广泛性。

阴爻居中(得中),柔顺中正,本有善德。正应九五(阳刚中正之君),若能与之相应,则是大公无私、与天下同人。同人当以天下为公,而六二局于宗亲之内,是小人之同,不足也。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六二柔中而得正,能与人同,然以宗为限,不能大通,故吝。

  • 程颐

    同人贵在大公,不可偏私。二以柔居中,德本可同,但局于宗族,未免为吝。

  • 朱熹

    同人于宗,谓偏于所亲而已,不广于天下也。吝道也。

九三

伏戎于莽,升其高陵,三岁不兴。
象曰:伏戎于莽,敌刚也。三岁不兴,安行也。
  • 伏戎于莽 : 伏,埋伏、隐藏。戎,军队、部队。莽,草莽、草丛、丛林之地。
  • 升其高陵 : 登上高地(高丘)观察局势。高陵,象征占据有利地形、隐藏实力、谨慎观望。
  • 三岁不兴,安行也 : 三年(多年)不会发动进攻,要确保安全稳定。象征谨慎行事,避免轻举妄动。

九三爻是同人卦的第三爻,处于下卦的上位,代表积极主动、刚健、果断的品质,但处于下卦与上卦的交界,位置险要,自身力量尚未完全整合,也未与上卦的正道核心(九五)形成呼应。 伏戎于莽,升其高陵,三岁不兴 强调了在交往中遇到强大对手时,需要采取隐蔽和谨慎的策略。要占据有利地形,做好充分准备,但不要轻易发动攻击,以确保安全和稳定。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九三刚而不中,处势不利,故伏戎以待,不敢动也。

  • 程颐

    九三处险,志在同人,但上有强刚,不得进。故伏兵草莽,登高以望,久而不举,以安其行。

  • 朱熹

    九三刚正而不中,上应九六之刚,故为敌刚。潜兵不动,得以自安。

九四

乘其墉,弗克攻,吉。
象曰:乘其墉,义弗克也,其吉,则困而反则也。
  • 乘其墉,弗克攻 : 墉,城墙、防御工事。登上城墙,象征着占据了有利位置,有了进攻的机会。但没有发动攻击。这表示在有机会发动攻击时,选择了克制和谨慎。
  • 义弗克也 : 义,指道义、正义。登上城墙,但按道义不能发动攻击。
  • 其吉,则困而反则也 : 这里的 困而反则 指在困境中回归正道,遵循正确的原则。

九四为阳爻居阴位(位不正),处于上卦 “乾”(刚健)的初爻,紧邻下卦 “离”(文明)的九三(阳爻),既有阳刚进取的本能,又因 “位不正” 而有顾虑。 弗克攻 不是不能攻,而是不应攻(义弗克也), 同人 的本质是 以正道聚人,而非 以武力征服

九四虽 “位不正”(阳爻居阴位),却能得 “吉”,核心在于 “困而反则” :在 “进取与道义” 的困境(位不当,阳爻居阴位,易躁动失道)中回归正道(反则、义弗克也)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九四以阳居阴,失位而不中,志欲进而不得,故象乘墉。然义不可攻,止而不攻,是以吉也。

  • 程颐

    九四志欲同人,然义不可攻,能止其欲而不行,是以吉。

  • 朱熹

    乘其墉者,有攻之势也;弗克攻者,义不可也。知义而止,故吉。

九五

同人,先号啕而后笑。大师克相遇。
象曰:同人之先,以中直也。大师相遇,言相克也。
  • 先号啕而后笑 : 号啕,大声哭叫。这里比喻一开始遭遇隔阂、不合,难以同人。最后能和同,心志融洽而喜乐。
  • 大师克相遇 : 大师,大军。克,克服、攻克。克服同人得障碍,实现同人。
  • 同人之先,以中直也 : “号啕” 的根源是 “中直”,九五坚守中正刚直,直率不曲,所以容易先有冲突,后才化解

九五阳爻居尊位(君位),而且居中,正是“中直”的位置。它与六二正应(阴柔中正),上下呼应,构成同人之象。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九五以中正居尊,志直不曲,故与人同,先相克而后相亲。

  • 程颐

    刚直之人,未易相合,初多乖戾;然志在道同,终必相合

  • 朱熹

    先号啕而后笑,谓其初虽有相克之难,然终于相遇而合也。

上九

同人于郊,无悔。
象曰:同人于郊,志未得也。

“郊” 在 “野”(旷野,“同人” 理想之境)与 “城”(核心区域)之间,意味着上九已突破私域局限,能在更广阔的范围聚合同道,但尚未完全进入 “通天下之志” 的终极理想(同人于野)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上九处同人之终,志在大同,而位极孤危,不能尽合,故同人于郊,无悔而已。

  • 程颐

    同人当以天下为公,上九虽同人于郊,已出门户,不为私比,然犹未达于大同,故无悔而志未得。

  • 朱熹

    同人于郊,犹未尽天下之同也。然已不私比,故无悔