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四卦之天地否
天地否
否: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贞,大往小来。 |
彖曰:否之匪人,不利君子贞。大往小来,则是天地不交,而万物不通也;上下不交,而天下无邦也。内阴而外阳,内柔而外刚,内小人而外君子。小人道长,君子道消也。 |
象曰:天地不交,否;君子以俭德辟难,不可荣以禄。 |
- 否之匪人 : 闭塞、不通、与“泰”相对。匪人,不正之人、小人、无德之人。正道被阻塞,不正之人得势。
- 不利君子贞 : 在这种闭塞的环境中,君子即使坚守正道,也难以取得好的结果。因为环境不利于正道的施展。
- 君子以俭德避难,不可荣以禄 : 俭,节制、收敛、不张扬。收敛锋芒,洁身自好,不要贪图爵禄荣华,等待时势转机。
古人注解 :
王弼
否者,闭塞之谓也。阴盛居内,阳隔居外,小人道长,君子道消,故曰否。
程颐
君子当否世,宜退藏于密,保其正道,不与小人争权利,待时而出。
朱熹
否之世,小人道长,君子道消。君子当守其贞而避祸,不可图荣。
初六
拔茅茹,以其夤,贞吉,亨。 |
象曰:拔茅贞吉,志在君也。 |
- 拔茅茹,以其夤(yin) : 夤,植物根、根蔓(伸张)。拔一株茅草,它的根须牵连着其他草,一拔就带动了许多。象征人事的牵连性:一个人行动,能带动同类、同道者群起、相互联结、共进退。
初六是否卦最下爻,阴居阴位(得位),处卦之始。否卦下三爻皆阴(坤),象征“小人道长”;但初六在下,仍有顺应而求通的可能。拔茅茹表示群体牵连之象:初六若动,则二、三随之,形成整体向上之势。若能守正(贞),则虽身处小人之位,也可志在君子、向往君主(九五阳爻)。
古人注解 :
王弼
初六以阴处下,虽小人位,能拔茅而动群,志在从君,故吉。
程颐
否极之初,虽在小人之列,但志向君正,能拔动群类而求通,吉。
朱熹
拔茅之象,言其相引而动。能守正,则虽处否世之初,亦可亨通。
六二
包承。小人吉,大人否亨。 |
象曰:大人否亨,不乱群也。 |
六二阴爻居阴位,得位,又在下卦中正(居中),正应 九五,虽然下卦都是阴(小人),但六二得中正之位,又与九五刚阳之君相应,所以君子守正不乱,反而能“否亨”。
古人注解 :
王弼
六二以阴居阴,中而得正,能自守也。小人以守承为吉;大人以守中为亨。
程颐
小人能安于承顺,则得吉;大人当否之时,不可施为,但守正而不乱群,亦谓之亨。
朱熹
六二以阴柔居中,能承顺也。小人能守承则吉;大人处否,能守中正,不乱于群,亦亨。
六三
包羞。 |
象曰:包羞,位不当也。 |
- 包羞 : 羞,耻辱、羞耻、羞辱。包容(或蒙受)羞耻、羞辱(包羞)。
六三爻阴爻居阳位,居位不当(位不当也)。
古人注解 :
王弼
六三以阴居阳,不当位也。知其不当,而包容其羞,不敢自显。
程颐
三以阴柔居刚位,不中不正,自知其辱而包容之,不能正也。
朱熹
包羞者,知其不当位而内自愧辱也。
九四
有命无咎,畴离祉。 |
象曰:有命无咎,志行也。 |
- 有命无咎,畴离祉 : 有命,有天命、受命、奉命行事。畴,同类、同道者、群体。离,依附、共享、归向、接近。意即同类相亲,得蒙福佑。
九四虽非正位,但因为奉天命、行正志,所以不会有过失。九四阳爻处乾,能与群体相合(畴),并归附于福祉(离祉)。说明在否运中,阳刚渐次发挥作用,能带来一定的吉利。它虽处于 “否” 境中期,却因属阳爻(代表刚健),能坚守正道、不被小人裹挟,因此 “承命而行”,自然无灾祸;
古人注解 :
王弼
九四以阳居阴,不正也;然承九五之中正,得君命以行志,故有命无咎。
程颐
九四居否之时,得君命以行其志,则虽失位而无咎,且与同类相应,皆得其福。
朱熹
有命,得命也;畴离祉,同类皆得福也。
九五
休否,大人吉。其亡其亡,系于苞桑。 |
象曰:大人之吉,位正当也。 |
- 休否 : 休,休息、停止、休止、终结。
- 其亡其亡,系于苞桑 : 苞桑,桑树的根。其亡其亡,时刻警惕将要灭亡,才能像将根基系在丛生的桑树上(系于苞桑)一样稳固。
九五爻居位正当,兼具刚健之性(阳爻)与中正之德(中位),是打破 “天地不交、上下隔绝” (休否)的核心力量,它能推动 “小人道长” 的局面逆转,让闭塞的环境开始通达,标志着 “否” 的困境进入终结阶段。
九五虽终结 “否” 境,但 “小人道长” 的余波未散,正道根基尚未完全稳固,若因 “吉” 而放松警惕,可能让闭塞局面复现。因此需时刻警惕(其亡其亡),依托坚固的根本(系于苞桑、中正之道),才能免于祸患(否)。
古人注解 :
王弼
九五中正居尊,否可休也。然否方休,危未远,故曰‘其亡其亡’,唯系于中正之道,如系苞桑,乃可免也。
程颐
否至此则有转机。九五以中正居尊,能休否而吉。但危机犹在,非深根固守不可。
朱熹
九五中正,能止否。然休否之初,危机尚存,故再言其亡。必系于至坚至固,如苞桑之不可拔,乃得安吉。
上九
倾否,先否后喜。 |
象曰:否终则倾,何可长也。 |
上九,居卦之终,阳爻在乾上之极,阳气已充,已极盛。阴气在下卦,已不能上行;象征否运发展至极,自然转向,即否极泰来 。
古人注解 :
王弼
否至于上九而穷极,故必倾也。倾否则泰道生矣。
程颐
否穷于上,则必倾;否不可长,极则反,故有喜。
朱熹
倾否,谓否极而反泰也。否不可长,终必有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