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四卦之水天需

水天需

有孚,光亨,贞吉。利涉大川。
彖曰:需,须也;险在前也。刚健而不陷,其义不困穷矣。需有孚,光亨,贞吉。位乎天位,以正中也。利涉大川,往有功也。
象曰:云上於天,需;君子以饮食宴乐。

需,乾(天)下坎(水、云、险)上,刚健在内,风险在外,需待时而动。云已升至天顶,雨意沛然却未降(欲雨未雨,需待云气聚集、时机成熟方能降雨),故曰 需——等待

  • 有孚 : 孚,诚信、信实、守信。
  • 需,须也;险在前也 : 须,等待、须待。前面有险(坎),需要等待时机在行动。
  • 刚健而不陷,其义不困穷矣 : 内守刚健(有孚,光亨,贞吉),知止(待时、不陷)而后动,不陷入险中(坎),故不困穷。
  • 位乎天位,以正中也。 : 九五尊位得中且正。为全卦主爻,符合天道,所以能守正吉祥。
  • 利涉大川,往有功也 : 待时机成熟再行动,能济险,成大功
  • 君子以饮食宴乐 : 饮食宴乐,象征君子在等待时,要自养(调养身心、养精蓄锐、充实自身),静待天时而动。

前路有险(坎、陷),需待时而动,但等待时要以 有孚,光亨,贞吉 为准则,以守信为内在核心(乾、健),才能光亨(显明于外、获得认可、通达无阻),坚守正道、中正不偏(贞)则吉。如此待时机成熟,则能顺利跨越风险,实现突破(利涉大川)

初九

需于郊。利用恒,无咎。
象曰:需于郊,不犯难行也。利用恒,无咎,未失常也。
  • 需于郊。利用恒 : 郊,郊外、城外之地、郊野;恒,恒常、恒心、持久。需于郊,象征着离险(坎)较远,未至危险之境,此时应该保持恒心、不动摇、不随意踏入险境。
  • 需于郊,不犯难行也 :在郊外等待,不冒险强行前行(强行去做困难、超出自身能力的事)
  • 未失常也 : 常,恒、恒心、坚守。指坚持守正(恒、不冒进)、坚守本心不动摇。阳刚好动,本易急躁;但能恒常,即未失其常度,故得无咎。

初九阳爻居阳位(得位,能守正),但处全卦最下,离上坎之险最远,故曰郊。初九尚在郊外,险未当前,最忌冒进。此时唯一要做的就是保持节奏,积累实力,不轻举妄动(利用恒,不犯难行)。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在郊,未入难也。守常以待,故无咎。

  • 程颐

    郊者,远险之地。需而处此,不犯难,能守正则无咎。

  • 朱熹

    需于郊者,未至于难之地也。能守恒常之道,则无咎矣。

九二

需于沙。小有言,终吉。
象曰:需于沙,衍在中也。虽小有言,以终吉也。
  • 需于沙 : 沙,河岸浅滩、沙滩,介于郊野与深水之间。喻已靠近险境,但仍在缓冲地带。等待于沙滩,不是完全安全,但也未深陷险中。
  • 小有言 : 言,议论、微词、口舌、言语非议。言语非议(如同事质疑、领导批评、合作方不满)或言语层面的困境(如沟通误解、方案争议),非 实质性的冲突或重大危机。
  • 需于沙,衍在中也 : 衍,延展、宽裕、包容、从容不迫,象征有一定得活动空间和转圜余地。在中,指九二得中(下卦坎得第二爻)。

九二阳爻居阴位,虽不当位,却得中;处下卦之中,离上坎之险又近一步,故象 沙。初九 郊 离险最远;九二 沙 已临水边,进退之间,最易受人议论(小有言)。但因得中(能守正),又有足够得活动空间(衍在中,能包容试错),心性宽裕,不急不躁,终能转危为安。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需于沙,近难也。虽有小言,守中则终吉。

  • 程颐

    沙者,险之渐也。九二居中,守正而待,虽有小言,终无害也。

  • 朱熹

    沙,水滨也。二居中而正,虽近险而未入,故虽小有言,终吉。

    二居中而正 ,从爻位爻性来说,九二爻,中而不正,此处得 二居中而正 中得正,应理解为 守正

九三

需于泥,致寇至。
象曰:需于泥,灾在外也。自我致寇,敬慎不败也。
  • 需于泥 : 泥,水边得泥泞之地、沼泽,比九二沙更深、更危险之地。在泥泞之地等待,已近水边(坎险),脚已下陷,进退皆难。
  • 自我致寇 : 自己把盗寇招引过来,祸患逼近。刚健过刚而不柔,最易冒进。激进进取,身处泥沼,故 自我致寇
  • 需于泥,灾在外也 : 灾(坎险)就在眼前,强调外部风险环境。 自我致寇 强调了自身过刚而激进导致得激进行为。对此,只要能保持对外部环境得洞察和敬畏(不自大、刚健过刚),自身保持谨慎、勿要激进冒险,仍可避免失败。

九三(阳)爻,位于下卦 乾卦 最上,阳爻居阳位,过刚而不中,易阳刚用事(自身特性),但已逼近险地(上卦坎为水,象征险阻,外部环境),再前一步即入上卦坎险,正是泥象。刚而不柔,最易冒进,故 自我致寇 。这种情况下,若能及时敬畏、谨慎、审时度势,仍可避免失败(得正)。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泥者,险之渐也。三居险之渐,不知止而进,故致寇至也。

  • 程颐

    泥者,水之渐深。三以阳刚处险,若躁进则自招寇难,若能敬慎以待,则虽有外患,犹可免也。

  • 朱熹

    泥,险之渐。三以阳刚而居险中,躁而进,则必致寇至矣。然灾在外,非自内出;能敬慎以守,则虽有外寇,不至于败。

六四

需于血,出自穴。
象曰:需于血,顺以听也。
  • 需于血 : 血,坎之象,象征处于危险中、已流血受伤(创伤与代价)。
  • 出自穴 : 穴,险中之地。
  • 顺以听也 : 能从穴(险)中出,是因为六四位正(阴爻居阴位),上承九五阳刚,下应初九(有援),能顺从正位(九五),顺而听命,不妄自行动。

六四已入坎(险陷)中,但阴爻居阴位,位正,上承九五阳刚,下正应初九,虽陷险害,但以柔顺之德顺于时势、听取建议吸收教训(顺以听也),因而得以脱险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血者,伤害之象也。穴者,险之处也。四以阴居阴,得位而顺,虽遇险害,能顺以听,故能出穴而免于害也。

  • 程颐

    坎为血,穴亦险也。四以阴居阴,能守顺听上,虽陷险害,犹可出也。

  • 朱熹

    血,坎之象。穴,险中也。六四以阴居阴,得位而顺,能听乎九五,故虽在险中,犹可以出也。

九五

需于酒食,贞吉。
象曰:酒食贞吉,以中正也。
  • 需于酒食,贞吉 : 酒食象征安乐、宴饮,喻示 安然处需,从容等待,心不躁动。守持正道,必得吉祥。
  • 以中正也 : 九五阳爻居阳位,处尊位而得中得正,为全卦之主,象征 雷雨已具,但须待时 。既不失刚健(乾),又能以 酒食 示宽缓养气,正是 刚健而不陷 的最高境界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酒食者,安乐之事也。居尊中之位,以刚中正,虽处需时,而能以中正守之,安而有待,故曰酒食贞吉。

  • 程颐

    九五居中得正,需之极也,而能安处以中正,故曰需于酒食。酒食者,宴乐之象。能安于正道而不忧困,吉也。

  • 朱熹

    九五以阳居尊位,中正而得体。虽当需时,而能以中正守正,不失其道,故可以安宴而待,贞而吉也。

上六

入于穴,有不速之客三人来,敬之终吉。
象曰:不速之客来,敬之终吉。虽不当位,未大失也。
  • 不速之客 : 未被邀请、非所召、意外出现的人或事。待时而动,但不能一直等待,会错失机遇,面对机遇(不速之客),要谨慎忖度,能抓住就要抓住(敬之终吉)
  • 虽不当位,未大失也 : 不当位指 阴爻居坎险之极(坎最上爻) ,虽 得正 但阴柔过极,缺乏 刚健行动力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穴者,险之处也。上六阴柔居险之极,不能自出,必有客来援之。客者,阳也。三人者,三阳也。虽不速而自至,若能敬之,则终吉。

  • 程颐

    险极而不能自出,必赖阳刚之助。不速之客,谓下卦三阳也。来而敬之,则终吉。虽不当位,未大失也。

  • 朱熹

    穴,险极之象。上六居之,柔而不当,不能自出,必待阳来救之。三人者,下卦三阳也。敬而顺之,则终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