六十四卦

山水蒙

蒙卦,坎下艮上,坎为水为险(陷)、艮为山为止,象征 险中求止、以静制动

蒙卦 主启蒙、启发,象征蒙昧初开、启蒙育人,进行启蒙教育,是蒙卦的核心目标

蒙昧如同 险陷(人因无知而犯错),需用 (规则约束)来避险。

蒙。亨。匪我求童蒙,童蒙求我。初筮告,再三渎,渎则不告。利贞。
象曰:山下出泉,蒙。君子以果行育德。

初六

发蒙,利用刑人,用说桎梏。以往,吝。
象曰:利用刑人,以正法也。
  • 发蒙 ,开启蒙昧、启发蒙昧无知的人
  • 刑人 ,对有过错的人施以刑法,意思是通过惩戒,来教育、警醒蒙昧之人。
  • ,通 , 解脱、解除
  • 桎梏 ,脚镣和手铐、喻指约束、拘束

利用刑人,以正法也。 强调刑罚的目的在于 正法,即纠正过错,引导归正(树立规范、示范惩戒),而非单纯惩治

正法 是启蒙的核心前提,蒙卦的 启蒙 不是盲目灌输,而是 以正导蒙 —— 先明确 何为正(法则),再引导 向于正(行为)。刑人 的手段(如校规、家规、法律案例),本质是将 抽象的法则 具象化,让蒙昧者直观理解 的标准,避免因无知而 失正

以说桎梏 ,通过树立规则和示范,避免蒙童因无知导致违规或者犯罪行为

以往,吝冒进、急于推进遗憾、困难 。若在启蒙刚起步、规矩未立之时就冒进求成,必遭遗憾或阻碍。

初六在蒙卦最下位,阴爻居阳位, 阴柔之质 却处 阳刚之位,位不当(正),象征 蒙昧者本无自律能力,却易躁动妄为(如孩童无知却爱打闹、新人入职不懂规则却急于表现),此时若无规则约束,易陷入 险(犯错),故需 刑人 立规 。 且处 蒙昧之始 ,柔弱无知 。人的行为易偏离正道(阴爻居阳位,本有 躁动失序 之性),此时 启蒙 的第一步不是灌输知识,而是 立规矩

  • 刑人立规的手段 —— 通过明确的 禁止性规范(如 不可说谎 、不可越界),让蒙昧者感知 边界,如同用 桎梏 的象征意义警示 违规的代价
  • 说桎梏立规的目的 —— 不是用规则囚禁人,而是通过规则去除 无知带来的错误行为(如孩童因无知破坏物品,立规矩后可避免) ,让人从 蒙昧的束缚 中解脱,走向有序。

蒙昧的本质是 无序(行为无边界、思维无逻辑),启蒙的第一步是 建立秩序

以往,吝 强调启蒙的 渐进性。蒙昧的破除是一个过程,需遵循 先立规→再启智→后成德 的顺序:初六是 立规(知礼) 的阶段,若跳过此阶段直接 启智(如教孩童复杂知识却不教礼貌),或冒进 求成(如要求新人立刻独立完成复杂任务),只会因基础不牢而失败。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发蒙之时,必以刑为先,使畏而后可教也

  • 程颐

    刑以发蒙,正法而已,若过责而不解,则为吝矣

  • 朱熹

    刑人者,戒惧使知也。脱桎梏者,刑即行而释之也。发蒙之道,当如此。

九二

包蒙吉。纳妇吉。子克家。
象曰:子克家,刚柔接也。
  • 包蒙 - 包,包容、接纳,不排斥、不苛责;蒙,蒙昧、无知,需启蒙的蒙昧者
  • 纳妇 - 娶妻,喻指接受柔顺(阴,妇,象征 阴柔之物)的辅助者,表明刚健者与柔顺者结合,互补而吉。
  • 子克家 - 子,儿子、继承人,也指 君子、主事者 。 克 为胜任、承担;。 克家 ,能治理家庭(齐家)。君子若能包容、善教,并能刚柔相济,就能治理家庭 → 吉。
  • 子克家,刚柔接也 - 因为 阳刚(九二)与阴柔(六五)相接应,刚柔相合,内外调和

九二 爻是下卦 坎 卦的核心爻,九二 阳爻居阴位,得中而位不当,但居中承上、下应群阴(乘初六之柔(蒙童),上应六五之柔(君师)),成为蒙卦 以柔济刚、包容启蒙 的关键,其爻辞与象辞通过 包蒙、纳妇、子克家 三个意象,揭示了启蒙教育的核心法则 —— 以包容接纳为基,以刚柔相济为法,最终实现 教而有成

  • 包蒙 是启蒙的前提:不筛选、不放弃任何蒙昧者(如老师不歧视基础差的学生,管理者不排斥新人的笨拙),以宽广胸怀接纳差异,为启蒙奠定基础;
  • 纳妇 是启蒙的方法:以 柔 待 蒙 —— 不用单一刚硬的方式(如仅靠惩罚、说教),而是接纳蒙昧者的柔顺本性(如孩童需耐心引导,而非强制灌输),用适配的方式启发;
  • 子克家 是启蒙的成果:要么主导者圆满完成教化责任(如家长培养出能担当的子女),要么蒙昧者成长为 “能克家” 的可用之才(如新人成长为能独当一面的骨干),实现 “蒙开而有成”。

九二在蒙卦中的核心地位,源于其 得中(不偏不倚、态度平和、不极端)、应上(上应六五之柔)、承下(乘初六之柔) 的三重优势

  • 得中 : 九二居下卦坎的中位, 象征 不偏不倚,不过刚亦不过柔 ,不无原则的溺爱(如放任蒙昧者犯错),又防止无规的(避免初六 刑人 的)刚硬过苛
  • 应上 : 九二阳爻与上卦六五阴爻 阴阳正应(二爻对应五爻) ,六五为蒙卦 君位 (象征启蒙的目标与资源),九二的 包蒙 行为能获得上位的认可与支持(如老师的教学理念获学校认同,管理者的培育计划获公司支持),为 子克家 提供保障。
  • 承下 : 九二是下卦唯一阳爻(主爻),初六、六三、六四阴爻均围绕其展开(象征蒙昧者需依赖启蒙者引导),九二以阳刚的智慧主导启蒙,却以阴位的柔顺包容差异( 纳妇 ),形成 刚为主、柔为用 的格局,让蒙昧者愿被引导,故 吉。

刚柔接也 是蒙卦启蒙的核心法则: 阳刚(智慧、原则)是 骨 ,确保启蒙不偏离 启蒙 的目标; 阴柔(包容、适配)是 肉 ,确保启蒙能落地、被接受。二者缺一不可 —— 无刚则无方向,无柔则无温度,唯有刚柔相济,才能实现 教而有成(子克家)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包蒙者,以宽容之道养之也。纳妇者,能接柔顺之应也。刚柔接应,则子能克家矣。

  • 程颐

    九二阳刚中正而应于五,能包容蒙昧,接纳柔顺,故能治家而吉。

  • 朱熹

    包蒙,容受而教之也。纳妇,取其柔顺之助也。子克家,谓能和内外而治也。

六三

勿用娶女,见金夫,不有躬。无攸利。
象曰:勿用娶女,行不顺也。
  • 勿用 : 不宜、不可。
  • 娶女 : 婚姻,象征 与某种对象建立深度联结(如合作、追随、学习) 。此处 象征 蒙昧失正者 —— 自身认知混沌,且易被外界影响的对象。合意为:不宜与蒙昧失正的对象建立深度联结。
  • 金夫 : 手持(金银)钱财得男子。象征 外在的功利诱惑(如金钱、权势、短期利益)
  • 不有躬 : 躬,自身、立场。 不有躬失去自我立场、无法自主 。一旦被外在功利诱惑吸引,就会丧失自身的原则与自主性。
  • 无攸利 ,意为 没有任何益处 ,强调这种 失正逐利 的行为终将导致负面结果(没有好处)。
  • 勿用娶女,行不顺也 : 不宜与失正者联结,是因为这种行为违背了 启蒙守正 的规律,导致所有行动都无法顺畅推进,终将受阻。

    行不顺 的根源是 方向错 : 蒙卦的 行(行动)需以 正 为方向(如初六 正法、九二 刚柔接) ,六三的 行 却以 逐利 为方向 —— 如同船偏离航道,再努力划桨也只会离目的地越来越远。

六三爻 阴爻居阳位,位不当,处险终

  • 位不当阴爻居阳位,阴柔之质 却处 阳刚之位,不中不正,乘九二之刚(九二为 金夫),阴柔凌驾阳刚,失正不顺 ,象征 蒙昧者本无自主能力,却有躁动逐利之心,犹如女子不能坚守、妄自行动 。如同新人入职(蒙昧阶段)不懂行业规则,却急于追求业绩提成(金夫),最终因急功近利犯错;这种 “能力与欲望不匹配” 的躁动,是 “失躬” 的根源。

    六三阴爻居阳位,位不当,意味着其行为易躁动、行事失正。其本与上九有正应,却受邻近的九二吸引。九二是下卦唯一阳爻,为诸多蒙昧者归依之处,势头正盛,六三便将其认作 “金夫”,舍正应关系而攀附九二,进而失去自我原则,出现 “不有躬” 的状况。

  • 处险终 : 坎卦 得终位,险极难返。下卦终位意味着 “蒙昧之险已积累到一定程度”—— 若前期(初六、九二阶段)未立规、未受教,到六三阶段已形成 “逐利优先” 的思维定式,此时再想回头,难度极大,故 “无攸利”。

六三爻的警示,本质是对 认知未成熟时如何应对诱惑 的深刻思考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女志在金夫,不有躬也。失其正而行不顺,故无攸利。

  • 程颐

    女见金夫而失贞,不守其身,志在财利,不可与成夫妇,故勿用娶女也。

  • 朱熹

    女子志在金夫,不自有其躬。若娶此女,则必无所利。

六四

困蒙,吝。
象曰:困蒙之吝,独远实也。
  • 困蒙 : 困于蒙昧,不得启发,难以摆脱。
  • : 困难、遗憾、不顺。六四以阴爻处于上下两阴爻之间,远离九二阳爻这个 蒙师,无法得到有效的启蒙和引导,就像独自被困在蒙昧的困境中,所以会有遗憾和困难。
  • : 独自、孤立
  • 远实 : 远离真正的贤师、正道。 是说六四独自远离了充实的阳爻,在蒙卦中,阳爻代表启蒙者、有真才实学的人,六四远离了九二和上九两个阳爻,处于蒙昧的环境中,没有人能够启发它,所以才会陷入困蒙的境地而有遗憾。

六四爻阴爻居阴位,虽然得位(位正),但所处的位置并不理想。它上下都是阴爻,周围都是蒙昧之人,缺乏阳刚之气的引领和启发。这就好比一个人处于一个缺乏知识和智慧的环境中,又没有遇到良师益友来指导自己,所以只能被困在蒙昧之中,难以获得进步和发展。这种情况虽然不会带来凶险(位正),但长期下去,会因为得不到及时的启蒙而错过很多机会,给自己带来遗憾。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六四以阴柔处险,又远于刚中之应,独处而无所辅,故困蒙而吝。

  • 程颐

    困于蒙者,不得师也。六四无应,远于五之刚中,不能得师之益,故吝。

  • 朱熹

    困蒙者,孤立无援,不得师益之象;然位正,故但为吝耳。

六五

童蒙,吉
象曰:童蒙之吉,顺以巽也。
  • : 柔顺。 六五的 顺 不是无原则的盲从,而是 顺于九二的正启(九二代表 刚柔相济的正确引导,为六五得正应)
  • : 巽卦之德,谦逊、巽顺、谦逊而入,象征 以柔承刚、以谦受益 。以柔顺谦逊的态度接受教化、融入大道。

六五以柔德(阴)居尊位(五位为天子位),位不当 却 得中,与下卦 九二之师(求九二之刚明) 相正应,形成 柔得中而应刚,既有君位之尊,又怀童子之虚心,象征君主尊师重道、礼贤下士,故能化民成俗,蒙以养正。故吉。

六五与下卦九二阳爻为 正应,九二是蒙卦唯一的 启蒙核心 (阳刚智慧、包容引导),如同 良师、贤臣。六五以 童蒙 之态接纳九二的引导,相当于 君得贤臣辅、上得良师启,启蒙有明确的 正源,不会被错误信息误导,故 吉。

六五居 君位(象征尊位、管理者、领导者、上位者),却以 童蒙(得中) 自处 —— 不因身居高位而傲慢拒教,反而像孩童般放下身段,承认自身 仍有需启蒙之处(如管理者承认对新领域的无知,愿意听下属建议;领导者承认决策的局限,愿意请教专家);

六五爻揭示了君位(高位)之人得学习之道,身居高位,应向稚童般有向学之心,能虚心向他人学习。这一阶段得 童蒙(学习得心态,知不足愿受启) 不是 初六 阶段得 童蒙(无知) ,而是学习时要类似稚童般,放下身份、成见、清空主观偏见等虚心学习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童蒙者,质朴而未开,虚心受教,顺以从正,故吉。

  • 程颐

    六五居尊位,以阴柔为主,而能下应九二之刚中,是以顺从谦巽,得童蒙之吉。

  • 朱熹

    以柔居尊位,不自是,而能下应于二,谦虚顺巽,乃所以为吉。

上九

击蒙。不利为寇,利御寇。
象曰:利用御寇,上下顺也。
  • 击蒙 : 击,攻击、惩治。击蒙,以刚硬手段纠正偏差(非暴力摧残)。 此处特指 顽固不化、向恶发展的蒙昧(区别于初六 待启之蒙 、六五 谦逊之蒙 ),如孩童屡教不改的恶习、成人因无知陷入的错误执念。合意为:对向恶的蒙昧采取强硬惩戒,以遏制其偏离正道。
  • : 敌寇、盗贼,指作乱之人。
  • 御寇 : 防御、抵御寇乱。

上九是蒙卦的最末一爻(终爻),阳爻居阴位,位不当(警示其 不可滥用刚硬),却处 蒙卦终极 ,承担着 以刚正纠偏、防范蒙昧恶变 的关键角色。其爻辞与象辞通过 击蒙 的手段与 的隐喻,揭示了启蒙的终极底线 —— 需以强硬手段遏制 蒙昧向恶 ,但 惩戒 的本质是 防御护正 而非 主动攻击 ,最终实现 上下顺服、蒙开归正 的目标

不利为寇 ,“寇” 为 “主动侵犯、恃强凌弱”,象征 “以惩戒为名行攻击之实”(如借 “启蒙” 强制灌输、以 “纠错” 肆意打压);“不利” 强调这种行为违背启蒙本质,必致凶险。意为:不宜像 “强盗” 般主动攻击蒙昧者,不可借 “击蒙” 滥用强硬手段。 上九阳爻居阴位,位不当,容易刚而过猛,故戒之 不利为寇

利御寇 ,“御” 为 “防御、守护”,象征 “以惩戒为手段,守护正道、防范蒙昧恶变”(如用规则惩戒恶行,防止其危害他人或自身);“利” 强调这种 “防御性惩戒” 符合启蒙目标,终获吉祥。意为:利于像 “抵御强盗” 般,用强硬手段防范蒙昧向恶,守护启蒙成果与正道。

蒙卦的启蒙逻辑是 先立规(初六)→ 包容引导(九二)→ 警示逐利(六三)→ 破除困蒙(六四)→ 谦逊受启(六五)→ 护正纠偏(上九) ,上九作为终爻,面对的是 前序启蒙无效、蒙昧已向恶 的极端情况。“击蒙” 不是启蒙的 “常规手段”,而是 “底线手段”

利用御寇,上下顺也 ,“上下顺” 的前提是 “动机正”,“御寇” 的核心是 “护正” 而非 “惩人(为寇)”。上九下应六三,六三阴柔不正,有 寇 象,上九若能以刚止之,不主动出击,而示以防范(御寇),则 上下顺 ——六三服其威,众阴随之,蒙乱自息。

古人注解

  • 王弼

    上九以刚居上,非所以为教也。然蒙不可不击,故曰击蒙。

  • 程颐

    击蒙者,谓冥顽不化,不可教以义理者,当用刑罚以击之。

  • 朱熹

    不利为寇,言不可恃强而横行;利御寇,言可以御恶以为正也。